《身邊的非遺》——尋訪古法制作下飯臘八豆的密碼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勤勞勇敢的中華人民在璀璨的歷史長河里留下了無數的文化遺產。然而當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瀕臨消亡。為了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遺傳承的內涵及意義,讓老祖宗的文化遺產得以薪火相傳,湖北文化旅游廳非遺處、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湖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共同策劃的電視欄目《身邊的非遺》2020年8月中旬開始拍攝,走近身邊的非遺傳承人。
我應邀成為《身邊的非遺》首季美食篇的嘉賓,與觀眾一起尋訪湖北地區的非遺美食。9月2日一早,我們奔赴漢川,進行美食篇之“臘八豆”這一期的拍攝,通過探尋與采訪,發現隱藏在我們身邊的非遺。
▲ 本文作者詹雅媛(左二)與節目組
說起臘八豆,人們再熟悉不過了,它是江漢平原所獨有的一種傳統發酵食品,其發酵工藝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漢水之濱的湖北省漢川市,臘八豆的發酵工藝歷經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總結,得到了完美傳承及改良。
漢川臘八豆的前身“豆豉”早現春秋戰國時期。明代初葉隨著漢川馬口陶罐的興起,人們逐漸開始用其進行臘八豆發酵,并摸索出了用低溫制作陶罐有氧發酵調味大豆制品的首創工藝。漢川臘八豆盛行于湘鄂兩地已有數百年歷史,民間多是在入冬以后選用上好的黃豆,煮熟后,自然發酵,加鹽、酒、香料,再入壇發酵,一般在農歷臘月初八后開壇食用,故稱“臘八豆”。
▲ 金黃的臘八豆香味撲鼻、綿軟香醇、入口即化
臘八豆具有一種特殊的鮮美香味,它不僅好吃,還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功能性短肽、大豆異黃酮等生理活性物質,是營養價值較高的保健發酵食品。自古以來,漢川當地的臘八豆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制作,因受季節氣候制約,始終無法滿足四季皆能享用。近年來開始使用現代工藝生產的開瓶即食的臘八豆,既保留了臘八豆的原有味道,成為下飯佳品,而且還易于保存。
漢川臘八豆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后,遴選保護單位,打造保護載體成為漢川臘八豆制作技藝傳承的重中之重。
▲ 漢川臘八豆制作技藝傳承基地授牌儀式在湖北楚大爺食品有限公司舉行
攝制組在臘八豆制作技藝傳承基地的非遺展廳,講解員十分專業且詳細地介紹了臘八豆的起源故事、歷史、古法制作和現代工藝的轉變過程,以及臘八豆的產品特點等??粗构窭飵装倌昵暗暮苫▔?,隔著玻璃,我仿若穿越了時空觸碰到它,感覺到它,嗅到了臘八豆的味道。
▲ 舊時勞動人民古法制作臘八豆使用的荷花壇
展架里,舊時勞動人民制作臘八豆的首道工序以雕塑的方式呈現,展架里的蒸籠、灶臺、壇壇罐罐和勞動人民古法制作臘八豆的場景栩栩如生。我看到眼前的這寶貴的文化遺產被完好地保留和繼承了下來,感到十分欣慰。
▲ 展館內舊時勞動人民古法制作臘八豆的場景雕塑栩栩如生
參觀完展廳,節目組奔赴漢川市南河鄉農戶小院,對湖北楚大爺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部長肖千紅進行了訪談,作為漢川臘八豆的傳承人,肖部長負責廠里的生產配料和技術協調。
▲ 肖千紅(左)為漢川臘八豆的傳承人
談起臘八豆,肖千紅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開始介紹臘八豆完整的古法制作過程?!包S豆變成臘八豆,須經過泡豆、蒸豆、攤涼、制曲、配料、入壇、發酵、熬制、灌裝、清洗、滅菌、包裝等十幾道工序?!毙げ块L一邊操作演示一邊說。
▲ 漢川臘八豆的傳承人肖千紅(左)向節目嘉賓操作演示古法制作臘八豆的過程
如何挑選豆子、洗豆、曬豆,蒸多長時間,如何配料、裝罐,我有很多的好奇和疑問,傳承人饒有興致地演示和回答。對于肖千紅而言,臘八豆讓人難忘的不僅是它的滋味,而是一種漸行漸遠的生活方式,如今,它又靜靜回到我們身邊......
夕陽西下,小院兒炊煙裊裊,簸箕里的豆子在夕陽的照耀下仿佛一顆顆金珠。
▲ 陽光下一顆顆豆子仿若金珠
漢川探訪之行,我特地品嘗到了我最愛的臘八豆蒸魚,魚肉鮮嫩可口,搭配上色澤褐紅、鮮辣香醇的臘八豆,整道菜口感綿軟、回味悠長,喚醒了我記憶里童年的味道。
▲ 鮮辣可口的臘八豆蒸魚令人回味悠長
非遺就在我們身邊,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同時,非遺文化也帶給了中華兒女無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凝望歷史才能展望未來。
走近非遺,走進心靈的旅程。
轉載自湖北廣播電視報